为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,7月27日下午沈阳化工大学“赓续红色血脉,凝聚奋进力量,寻访英雄人物”实践团师生九人来到了雷锋生前好友——冯健奶奶的家中,冯健奶奶热情的接待了实践团一行,并接受了学生代表的采访。
二十世纪50年代,冯健不仅是雷锋同志的榜样,更是那个艰苦困难的年代很多年轻人的偶像,她作为知识青年,为了支持国家建设,响应党和人民所需,抛开一切世俗的眼光,毅然决然的带头参与到当时的望城农村养猪队伍中,认真投入这项工作,仔细钻研并改良了养猪方法。
由于工作出色,她被评为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,并且先后三次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。在被问及为什么要选择养猪这项工作时,冯奶奶说:“起初我在农业社职位是会计,1954年组织还任命我为第二社长,后来县里号召大力发展养猪,但社里很多人轻视这个职业,尤其是认为我一个女孩子去当猪饲养员名声都不好听。但我不管这些,我只想着养猪有利于国家建设,猪粪可以肥沃祖国土壤,加大粮食产量,一吨猪肉更是可以换来足足六吨钢铁,这对于新中国建设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业,所以我不要当领导,我要当饲养员,这是一件利党利民的好事,我从未后悔,只要党和人民所需要的,我都应该好好去做。”
冯健(倒数第二排左二)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
冯健奶奶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,当时即将高小毕业的雷锋也将她视为学习的榜样。在被问及初次见到雷锋的场景时,冯健奶奶说:“我与小雷初见在1956年,我去县里办事顺便去拜访张兴玉书记,一进门就看到一个男孩,个子不高,衣着很朴实,我当时只是以为是张书记家中来了客人。经书记简单介绍后,这个小男孩朝我跑过来,像是见到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一样朝我郑重的敬了个礼,对我说‘冯健姐姐好,向您学习。’我当时对他的第一印象便是这个男孩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孩子。后来我们便经常一起交流学习,一起商议学习计划,将不懂的字词写在本子上,下次见面的时候再进行探讨,互相监督,共同进步。”
回忆起雷锋,冯奶奶将他概括为“非常真善和极其美好的人”,他热爱学习,思想端正,生活充满阳光,他时常将感谢党、感谢毛主席挂在嘴边,始终将为党和人民前仆后继地奉献一切作为毕生的信念。
1958年,组织上决定保送冯奶奶到湖南农学院念书,雷锋找到冯奶奶表达了自己也想上大学的愿望,但最终由于名额有限,雷锋渴望上大学的愿望未能实现。离家前夕,雷锋到她家中送别,冯奶奶鼓励他在基层工作也是一所大学,同样能在实践中学到很多宝贵的知识,一定要对党和人民多做有意义的事,雷锋也一直将此谨记于心。
1961年夏天,冯奶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刊登雷锋先进事迹的报道,去信向他表达了祝贺,很快雷锋便给她回信,还寄来了一张擦拭“解放”牌汽车的照片,背后写着“冯健姐姐,我永远向你学习,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。”他们的书信联系一直持续到雷锋去世,冯健奶奶在看到相关文章报道后在《长沙晚报》上刊登名为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”的文章,以雷锋信中寄语为题,表达着对他的深切思念。“如果小雷还在的话,他一定是一个非常健康的老人吧。可惜他过早去世,如果他还在,看看我们现在社会的发展,看看现在我们中国的广大优秀青年,他一定会像我一样感到无比欣慰。现在大家都在宣传弘扬雷锋精神,他在九泉之下也能得到安慰了,我一定会继续将雷锋的故事传承下去。”说到这里,冯奶奶眼含热泪,情绪激昂,在场的实践团成员也不禁深受触动。
在采访的最后,冯健奶奶为青年学子庄重题词:“传承弘扬雷锋精神,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。”
未来广大青年必将牢记冯健奶奶的殷切嘱托,做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,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,努力拼搏,传承雷锋精神,赓续红色力量,绽放属于青年学子的绚丽之花,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!
责任编辑:董新奇/文 李精治 张博/摄
版权所有 央媒网融媒体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 上海市浩信律师事务所 朱惠良律师
投稿邮箱:ccmn@chinaccmn.cn 电话: 010-52870117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ICP备案号: 鲁ICP备18056454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