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媒网-央媒网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
位置 >首页 > 名人访谈

致敬英雄,再赴征程致敬抗美援朝英雄人物——朱彦夫、左文平

发布时间:2023-08-03 来源:沈阳化工大学

       抗美援朝号角吹,跨江降虎凯旋归。三年鏖战多英烈,保卫和平扬国威。1953年7月27日,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,如今已过去70年光景,这一伟大胜利不仅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,更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复兴的重要里程碑。2023年8月2日,为深入学习和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,弘扬英雄精神,激活红色基因,赓续红色血脉,沈阳化工大学实践团来到了山东省沂源县,寻访抗美援朝英雄人物朱彦夫和左文平二位老人。

       “生命,于你不止一次;士兵,于你不只是经历,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,也没有向困苦低头。与自己抗争、向贫穷宣战,一直在战斗,一生都在坚守,人的生命,应当像你这样度过。”这是《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》给予朱彦夫老人的颁奖词。朱彦夫老人1933年出生于淄博市沂源县张家泉村,14岁参军,参加过上百场战斗,三次立功,十次负伤,动过47次手术,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之中失去四肢和左眼,右眼视力也仅有0.3,是一名特等伤残军人。这次很遗憾,由于身体原因老人不便接受采访,实践团一行转而来到朱彦夫事迹展览馆进行参观学习,朱老的孙子朱帅宗为各位进行了一番慷慨激昂、声情并茂的讲解。

      缓步进入展览馆,朱老的雕像赫然出现在眼前,那是他当年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群众治理荒山、兴修水利、脱贫致富的场景。朱老退休之后,为继续教育激励后人,历经七年撰写《极限人生》和《男儿无悔》两本书籍,被誉为是中国的保尔·柯察金。习近平总书记曾给予他这样的评价:“朱彦夫精神,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、时代的精神!”实践团成员们在雕像前肃然起敬,驻足良久。

       跟随着朱帅宗讲解员的指引,师生们先后了解学习了朱彦夫老人残疾后不畏困难坚持自力更生、带领张家泉村脱贫致富以及他与家人相处的种种事迹。

      在刚从医院醒来的那一刻,他说:“我的枪呢?我的手呢?我的脚呢?我这是怎么了?”朱老参加过上百场战役,从不怕死,但在知道自己肢体残缺,左眼失明的时候他想到了死,但想到那些牺牲的战友,他还是选择了好好生活下去;在医院疗养期间,他说:“我成了‘肉轱辘’,可我依然是个战士,虽不能为国效力,但也绝不能给国家添麻烦。”1956年他毅然决然回到了老家,翻过一座座考验自立生存的高山,慢慢学会了吃饭、喝水甚至是写字、干家务、干农活;在回到家乡看到一户户居民没有文化、食不果腹、衣不蔽体、穷困潦倒时,他说:“当年我在战场上就没有当过孬种,回到家乡后,在新的战场上我更不能输给贫穷。”他创办夜校、棚沟造地、修建龙王庙大口井,接通了村里全长10万多公里的高压线路。在他的带领下,整个村庄焕发生机盎然。

      朱彦夫老人一生廉洁修身,自强不息,爱国爱党爱人民,在家庭中,他亲自制定了忠孝、厚德、和善、诚信和勤俭的十字家风。朱帅宗讲解员说:“我曾问过我的爷爷,为什么忠孝要放在第一位呢?爷爷对我说,忠孝是忠于祖国、忠于党、忠于人民、孝敬父母,必须放在最重要的第一位。”在这十字家风的熏陶下,他的子子孙孙在各行各业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丰功伟绩,不忘朱老教导,在各自的岗位上报效伟大的祖国。

      参观最后,师生们无一不被朱老的爱党敬业,爱民爱家所感动。离别前,团队在朱彦夫老人雕像前合影留念。朱老一生无愧于人民楷模、时代楷模的光荣称号,他所传达给我们的精神具有穿越历史、生生不息、永不过时的持久魅力。实践团成员们表示必将响应时代的召唤,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不忘初心,继续前行。

       随后,实践团一行来到了左文平老人家中。左文平老人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战争和援越抗美战争,立下赫赫战功,曾获得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先进典型、2020“感动淄博”年度人物、第八届山东道德模范、齐鲁最美退役军人和淄博模范老人等多项荣誉称号。实践团成员见到左老时,他身穿中国人民志愿军军装,衣服上戴满奖章,令在场师生无一不心生敬意。

      左老热情的接受了学生代表的采访。当被问及参军的动力时,左老说:“从前我生活的年代,饭都吃不饱,大部分老百姓都只能依靠摘树叶子吃填饱肚子。我参军就是为了帮助毛主席解放全中国,让全中国人民有饭吃,有衣穿。”正是这简单朴素的愿望,支撑着左老一次次不畏风险攻打敌寇,保卫祖国。

      左老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疤记载着他峥嵘岁月的戎马生涯。他提及最危险的时刻是在山东的一次战斗中鼻子被打断,但这却远不及战友的牺牲。回忆起战友黄继光牺牲时的场景,左老不禁心生感伤,他说:“我当时参加了黄继光的追悼会,他是为国捐躯,他用血肉之躯保卫了我们的祖国,我到现在还是很想念他。”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,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,正是这些英雄们的前仆后继,才有我们如今的丰衣足食、安居乐业。在雷锋班第22任班长吴锡有的带领下,实践团成员们一一向左老敬礼表达最崇高的敬意。

 

      左老眼含期许的对青年学生说:“现在的祖国变化太大了,幸福真的来之不易,你们一定要好好工作,好好学习,最重要的是,一定要听党的话!”采访的最后,左老向广大青年学生写下寄语,并与实践团成员们合影留下珍贵回忆。

     铭记历史方能砥砺前行。通过此次参观朱彦夫事迹展览馆和拜访抗美援朝老兵左文平老人,大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,立志接过祖辈给予我们的接力棒,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年力量。

责任编辑:董新奇/文 李精治 张博/摄

关于我们| 人员查询| 诚聘英才| 联系我们| 版权声明

版权所有 央媒网融媒体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 上海市浩信律师事务所 朱惠良律师

投稿邮箱:ccmn@chinaccmn.cn 电话: 010-52870117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ICP备案号: 鲁ICP备18056454号-3